作者: 劉衛國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8-05 09:23
近日,記者走進定陶區張灣鎮焦莊村。一座占地10余畝的養殖場內,2000余只羽毛油亮、昂首挺胸的斗雞正撲騰著翅膀,發出嘹亮的啼鳴。這里是養殖戶馬洪才創辦的“洪才特種養殖場”,他通過“斗雞養殖+直播帶貨”模式實現年銷售額超百萬元。
2018年,賦閑在家的馬洪才第一次接觸到斗雞后,就對斗雞情有獨鐘。他一邊從外面引進斗雞種雞,一邊自己摸索學習自繁自養。
“斗雞體型健碩、戰斗力強、觀賞性高,老百姓都喜歡看。”馬洪才回憶,最初引入種苗時,受到了家人的質疑:“養雞還能靠打架賺錢?”但他堅信,特色化養殖才是突破口。
“剛開始我是摸著石頭過河,現在養殖場有了一定規模,也掌握了養殖技巧,存欄量從最初的幾十只增加到了現在的2000多只。”馬洪才說。
據了解,斗雞從出殼到出欄需6—8個月,一只品相好的斗雞能賣到500—800元,一枚種蛋也能賣15—20元。
隨著競爭加劇,馬洪才在2023年轉型“觸網”,將直播間搬進雞舍。
“各位老鐵,斗雞吃的是由蚯蚓、麥子、玉米、豆粕等天然原料按精準配比而成的飼料。它的爪子鋒利、眼神犀利,絕對是‘戰斗雞’中的王者,歡迎大家踴躍下單!”鏡頭前,他一邊舉著斗雞,一邊講解品種特點和飼養技巧。
這種直觀的營銷方式迅速打開了銷路。如今,馬洪才日均售出斗雞10余只,高峰期單場直播銷售額超萬元,年銷售額超百萬元。
馬洪才坦言:“起初客戶對活禽運輸有點擔心,我就改用專用保溫箱和透氣包裝,確保斗雞健康送達。”
談及日常管理,馬洪才的妻子趙美玲說:“我每天早早地到雞舍喂雞,然后趕雞、放雞,還要看管好,防止斗雞打架受傷,這樣養出來的斗雞靈活有力,耐力也好。目前,主要銷往云南等一些斗雞文化興盛的省市,一只優質斗雞的利潤是普通肉雞的5倍以上,市場需求也比較穩定。”
對于未來,馬洪才計劃擴大養殖規模,并聯合周邊農戶成立合作社。“希望更多人知道,咱菏澤不僅能種牡丹,還能養出‘金鳳凰’!”馬洪才信心十足地說。
通訊員 萬成 記者 劉衛國